腦血管病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單一危險因素與腦血管病的發(fā)病并不一定有著必然的因果關系。對任何個體來說,一個或多個危險因素存在,將增加腦血管病的幾率,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分為可干預危險因素和不可干預危險因素兩大類,其中可干預危險因素是預防的主要針對目標。下面由濰坊市市立醫(yī)院的李主任解讀一下腦血管病的多個因素,李主任是濰坊醫(yī)學院教授,南方醫(yī)科大學教授,山東省腦血管防治協(xié)會理事,山東省神經內科委員會委員,濰坊市醫(yī)學會神經內科委員會委員,濰坊市醫(yī)學會腦血管病委員會委員.從事神經內科工作20余年,先后在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進修學習,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 、豐富的臨床經驗 、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已在國家核心期刊雜志發(fā)表論文30余篇,主編完成醫(yī)學論著4部,獲濰坊市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獲國家醫(yī)學專利2項。對各類頭痛、頭暈,腦梗死、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高血壓、癲癇、腦炎、格林--巴利綜合癥、多發(fā)性硬化、面神經炎等疾病治療有著豐富的經驗。
(一)不可干預危險因素
1、年齡:腦血管病的發(fā)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與年齡正相關,55歲后發(fā)病率明顯增加,每增加10歲,卒中發(fā)病率約增加1倍。
2、性別:男性卒中的發(fā)病率高于女性。
3、遺傳因素:父親或母親有卒中史的子女均增加子女的卒中風險,其相對危險度分別是2.4和1.4。
4、種族:黑人比白種人發(fā)生卒中的風險高,中國人和日本人發(fā)生卒中的風險也高。
(二)可干預因素:
1、高血壓 是腦卒中最重要的可干預因素,收縮壓、舒張壓的升高都與腦卒中的發(fā)病風險正相關,并呈線性關系,收縮壓>160 mmHg和舒張壓>95mmHg,卒中風險約為血壓正常者的4倍。在控制其他危險因素后,收縮壓每升高10mmHg卒中發(fā)病相對危險增加49%,舒張壓每增加5mmHg,卒中發(fā)病的相對危險增加46%.
2、吸煙 可以影響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統(tǒng),如加速血管硬化、升高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等,尼古丁可刺激交感神經促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吸煙者與不吸煙者相比卒中風險增加2-4倍,長期被動吸煙者比不暴露于吸煙環(huán)境者發(fā)生卒中的相對危險增加1.82倍。
3、糖尿病 糖尿病被列為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增加,紅細胞積聚速度加快,血小板在血管壁上的粘著功能和相互間的凝集功能增強,血液凝血因子Ⅰ、Ⅴ、Ⅶ、Ⅷ增加,纖維蛋白原增高等,這些都容易引起腦梗死。糖尿病并發(fā)腦血管病主要發(fā)生在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病理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腦實質內小動脈常表現(xiàn)為彌漫性內皮損害,內膜肥厚,還發(fā)生局灶性脂肪樣或透明變性。糖尿病患者腦梗死發(fā)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群的4.2倍,而腦出血的發(fā)生率與非糖尿病患者群差異無顯著性。
4、心房顫動 單獨心房顫動可以使卒中的風險增加3-4倍。
5、其他心臟病 如心臟瓣膜修補術后、心肌梗塞、心肌病、心導管和血管內治療、心臟起搏器和射頻消融等均增加栓塞性卒中的發(fā)生率。
6、血癥異常 與缺血性卒中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相關性,總膽固醇每增加1mmol/L缺血性卒中風險升高25%,高密度脂蛋白每增加1mmol/L缺血性卒中風險降低47%,多數(shù)研究顯示低膽固醇水平出血性卒中的相對風險升高
7、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 是明確的獨立危險因素,無癥狀頸動脈狹窄(50%-99%)腦卒中發(fā)生率為每年1%-3.4%,10年卒中發(fā)病率9.3%,15年16.6%,
8、絕經后雌激素替代治療 雌激素加孕激素替代治療明顯增加缺血性卒中的風險
9、膳食營養(yǎng)每天增加攝入蔬菜和水果,腦卒中相對危險度減少,每日維生素C、維生素E及胡蘿卜素攝入量與腦卒中的風險無顯著相關性。低鈉、高鉀攝入可減少卒中風險,可能與降壓有關
10運動和鍛煉 與缺乏運動的人群相比,體力活動能降低卒中風險27%,中等運動能降低卒中風險20%。每周至少5天,每天30-45分鐘的體力活動(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等)
11、肥胖 肥胖人易患心腦血管病,這與肥胖可導致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分不開
12、飲酒過量 輕、中度飲酒對卒中有保護作用,過量飲酒使卒中風險升高,男性飲酒的酒精含量<25g/d,女性減半
13、其他 包括代謝綜合癥、口服避孕藥、藥物濫用、睡眠呼吸障礙病、偏頭痛、高同半胱氨酸血癥、高脂蛋白血癥、高脂蛋白相關的磷脂酶升高、高凝、炎癥、感染、血流動力學異常、血粘度增高、纖維蛋白原升高及血小板聚集功能亢進等。
濰坊市市立醫(yī)院免費咨詢熱線400-875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