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心內科成功為一位高危冠心病患者實施了心臟左主干冠脈支架手術,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系我院第一例左主干高風險病例。
病案回顧:
63歲的王大爺近5天來胸悶、胸痛頻繁發(fā)作,每天發(fā)作十余次,嚴重時吃飯、如廁或床上翻身都會誘發(fā)嚴重心絞痛,夜間經常從睡夢中痛醒。家人帶他到當地人民醫(yī)院就診,心電圖示心率緩慢、嚴重心肌缺血,建議他到上級醫(yī)院進一步檢查及治療,遂到我院心內科就診,接診醫(yī)生徐醫(yī)師根據患者胸痛發(fā)作時的心電圖特征,判斷王大爺的冠脈為左主干狹窄。
入院行冠狀動脈造影顯示,患者左主干見約15mm近95%狹窄,前降支完全性閉塞,回旋支彌漫性狹窄,右冠遠段約15mm近50%狹窄,過去碰到這樣的病人都是在體外循環(huán)支持下行冠脈搭橋術,但外科手術創(chuàng)傷極大,死亡率高,而且外科手術并沒有解決左主干阻塞的問題,一旦橋血管發(fā)生意外,病人存活的可能性極微。加之王大爺有2型糖尿病病史20余年,血管基礎差,這樣的血管連心臟搭橋手術也無法實施。
病案分析:
左主干動脈是心臟最重要的供血通道,經過左主干的血液立即進入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兩支大血管,為2/3的心肌供應血液,如果這個部位發(fā)生狹窄,等于關閉了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兩支大血管的入口,心臟會出現大面積缺血、壞死。正因為左主干動脈的生理結構非常特殊,使得介入治療風險極大,手術時容易發(fā)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臟驟停。而且,治療操作時萬一出現其它并發(fā)癥,后果也不堪設想。因此,左主干動脈被視為心臟介入治療的禁區(qū)。面對高風險復雜病變,心內科成立了由科主任韓海英主任醫(yī)師帶隊,特聘專家張言鎮(zhèn)主任醫(yī)師指導的專家團隊,團隊通過仔細分析患者病情,充分考慮到患者的身體情況,認為可以為患者采用微創(chuàng)介入技術為其疏通嚴重狹窄的心臟左主干動脈,同時植入支架支撐,以保障冠脈血流,但王大爺的手術風險太大,手術中隨時可能突發(fā)猝死等生命危險。
起初,王大爺及家屬不愿承擔巨大的手術風險放棄了這一治療方案,和家人商討后決定再去幾家醫(yī)院咨詢。先后到省內多家三甲醫(yī)院咨詢,輾轉多個醫(yī)院,得到的答復無疑讓一家人心涼了半截,這是一例復雜主干病變,且患者同時患有竇性心動過緩、2型糖尿病,手術復雜難度及風險均較大,每年通過介入途徑成功救治的主干病變僅有2-3例,王大爺的左主干就像一顆隨時都會拉響引擎的炸彈,時刻威脅著王大爺的生命安全。
本著對濰坊市市立醫(yī)院的充分信任,患者及家屬決定在我院行支架植入治療,手術準備充分后,韓海英主任醫(yī)師在助手的協(xié)助下,果斷地先用球囊充分擴張患者的左主干,準確定位后,在左主干植入支架,然后通過導絲先前緩緩推進,打通患者閉塞的前降支,整個手術過程熟練準確,無論是球囊還是支架每次從加壓到釋放均需要控制在10秒之內,手術順利結束,患者未出現任何不適。手術后,患者的心肌缺血狀況即刻得到緩解。
這一高難手術的開展,標志著濰坊市市立醫(yī)院心內科診治高危冠心病已達省內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