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 各部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變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 椎間盤的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于后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jīng)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chǎn)生腰部疼痛,一側肢體麻木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
腰椎間盤突出的病因
以20~50歲為多發(fā)年齡,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原因有:
1、椎間盤退行性變
2、損傷
3、遺傳因素
4、妊娠
病因解析:分為內因和外因。
內因:
椎間盤本身存在著退變,
腰椎間盤是人體中退變最早的器官之一。隨年齡的增長而發(fā)生不可逆的自然過程。
外因
1、損傷(急性損傷、慢性勞損)
假如站立時椎間盤壓力是100%
則:坐位為150%
站立前屈為210%
坐位前屈為270%
故久坐及前曲負重者易患腰椎間盤突出
2、風寒侵襲
長期受寒冷的刺激,會使腰背肌肉、血管痙攣、收縮,影響局部血液循環(huán),產(chǎn)生炎性刺激,造成間盤及周圍組織的進一步傷害。
3、其他:長期震動、過度負荷、妊娠、糖尿病、吸煙等。
腰椎間盤突出的
臨床表現(xiàn)
癥狀:
1、腰痛 是大多數(shù)患者最先出現(xiàn)的癥狀,發(fā)生率約為91%。由于纖維環(huán)外層及后縱韌帶受到髓核刺激,經(jīng)竇椎神經(jīng)而產(chǎn)生下腰部感應痛,有時可伴有臀部疼痛。
2、下肢放射痛 絕大數(shù)患者是腰4~5、腰5~骶1間隙突出,表現(xiàn)為坐骨神經(jīng)痛。典型坐骨神經(jīng)痛是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噴嚏和咳嗽等腹壓增高的情況下疼痛會加劇。
3、馬尾神經(jīng)癥狀 其主要表現(xiàn)為大小便障礙,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xiàn)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癥狀,臨床上少見
體征:
1、腰椎側突 是一種為減輕疼痛的姿勢性代償畸形
2、腰部活動受限
3、壓痛、叩痛及骶棘肌痙攣
4、感覺障礙、肌力下降、反射改變等
所以,有六個字很重要:疾病重在預防,如何預防呢?
預防腰椎間盤突出
1、保持腰椎的正確姿勢(腰椎前凸位),坐姿時應選擇高且有靠背的椅子,睡眠時的床不宜太軟。
2、長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變姿勢。
3、學習省力的姿勢動作,如搬重物時盡量采取屈膝屈髖下蹲,避免直腿彎腰搬物,同時,重物應盡量靠近身體,減少對腰椎間盤后方的壓力。
4、職業(yè)工作中需要常彎腰動作者,應定時伸腰、挺胸活動,并使用寬的腰帶。
5、長期使用腰圍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鍛煉,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縮帶來不良后果。
6、避免在腰椎側彎及扭轉時突然用力,不能避免時,也應先做熱身運動,以增強脊柱抗負荷能力。
7、注意腰部的保暖,避免受涼。
8、功能鍛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和消除腰椎間盤周圍軟組織水腫,延緩和防止椎間盤突出。但切忌超強度劇烈運動??勺鲅康纳煺惯\動及魚躍式腰背肌鍛煉。
9、積極地盡早的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避免延誤病情,給自己帶來痛苦,給治療增加難度。
腰椎間盤突出病人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姿位
1、臥位 應睡硬板床,仰臥時膝微屈,腘窩下墊 一枕頭,全身放松,腰部自然落于床上。側臥時屈膝屈髖,一側上肢自然放在枕頭上。
2、下床從臥位改為俯臥位,雙上肢用力撐起,腰部伸展,身體重心慢慢移向床邊,一側下肢先著地,然后另一側下肢再移下,手扶床頭站起。
3、坐位 坐時腰部挺直,椅子要有較硬的靠背。椅子腿高度與人的膝到足的高度相等。坐位時膝部略高于髖部,若椅面太高,可在足下墊以踏板。
4、起座 一側下肢從椅子側面移向后方,腰部挺直,調整好重心后起立。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家中的鍛煉方法
一、按摩法:將雙手分別放于同側腰大肌處,由上向下,再自下向上反復搓10~15次,以雙側腰部發(fā)熱為度。
二、爬行運動:雙腿彎曲,雙手、 雙腳腳趾、雙膝著地,腳趾輕微向前用力,身子略前傾,四肢配合運動,速度不求快而求穩(wěn)。運動時間無需過長,每周一到兩次即可。
三、飛燕式鍛煉:
1、俯臥于床上,兩上肢后伸,抬頭挺胸,使頭胸和兩上肢離開床面。
2、兩腿伸直向上抬高,開始時兩腿交替進行抬高,然后兩腿同時抬起。
3、患者頭頸胸和兩下肢同時抬起,兩上肢后伸,腹部著床,身體呈弓形,如飛燕點水。
四、五點支撐法:用頭、雙肘、雙足作為支撐點,使背部、腰部、臀部向上抬起懸空后伸。
五、三點支撐法:用頭頸、雙足作 為支撐點,雙臂放置于胸前,使背部、腰部、臀部向上抬起懸空后伸。
腰椎間盤突出病人飲食指導
1、飲食中注意補充鈣、鎂、維生素D以及維生素B族等。含鈣豐富的食物如奶類、豆類、小蝦米、海帶等
2、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以保 持大便通暢。
3、限制飲食,保持體重,避免過胖。
骨科 尹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