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總是生怕孩子吃不飽、不夠營養(yǎng),每頓都會像填鴨一樣喂養(yǎng)飲食尚不能自控的寶寶。結(jié)果,反而加重寶寶脾胃的負(fù)荷,損傷脾胃,導(dǎo)致孩子消化不良,久則成疳積。那么,如何判斷小兒積食呢?
積食的十大癥狀
1、口氣臭穢
如果感覺孩子口中味道最近變得非常大,則比較有可能是積食。情況嚴(yán)重的孩子還有嘔吐的情況,吐出的都是酸臭的未消化食物。這種情況,要考慮積食的可能。
2、大便比較臭
古人說“臭如敗卵”,也就是說,大便有腐敗的臭雞蛋的味道,這種情況也要考慮積食的可能。
3、大便的頻次、質(zhì)量改變
有積食的孩子,大便的頻次會改變,會次數(shù)更多,但是每次粘膩不爽,味道很臭,甚至?xí)?a href='/xhnk/zhengzhuang/bianmi/' target='_blank'>腹瀉。而大便的臭味,在開始幾天會比較嚴(yán)重,然后會慢慢變得清稀,味道變成淡淡的腥臭。這種孩子還會肚子脹滿,不斷咕咕作響,如同有氣在串,同時會不斷排氣放屁,味道也會比較大。
4、舌苔會變厚
在舌體的中間部分,有硬幣大的一塊厚舌苔,也有的是整個舌頭的舌苔變厚變膩,此時,則要高度懷疑是否積食了。
該怎么觀察舌苔呢?平常就可以經(jīng)??春⒆拥纳嗵Γ瑢⒆悠綍r的狀態(tài)就有一個了解。當(dāng)最近幾天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舌苔突然比平時厚了,這種變化就非常有診斷意義了。
5、嘴唇這幾天突然變得很紅
有的孩子積食,食物積滯化熱,家長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嘴唇這幾天突然變得很紅,像涂了口紅,此時要懷疑積食化熱了。而這也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唇色的變化,最有意義,這種變化也只有家長才能觀察到。
6、臉容易出現(xiàn)發(fā)紅的情況
孩子積食后臉容易出現(xiàn)發(fā)紅的情況,這種發(fā)紅,往往是比較凝聚的一塊,往往是在右側(cè)的顴骨部,有的家長會覺得是孩子自己撓的,其實這往往是積食導(dǎo)致的問題。
中醫(yī)認(rèn)為人的臉對應(yīng)身體整體,左側(cè)主升,右側(cè)主降,如果肺胃不降,則右側(cè)容易出現(xiàn)問題,其實孩子為什么會撓這里?也很可能是這里感覺不舒服,但是即使不撓,這里也會出現(xiàn)顏色上的差異。
7、食欲紊亂
孩子剛開始積食,往往是吃不下食物,胃口不佳。但是如果積食時間長了,胃中有熱,則可能會總覺得肚子餓,但是吃完了肚子又脹,很快又會瀉出去。
8、晚上睡覺不踏實
積食的孩子,晚上睡覺愛翻來滾去,身體扭來扭去,比較小的孩子,在睡覺的時候還哭鬧,這就是中醫(yī)所講的“胃不和則臥不安”。
9、感冒后容易咽喉腫痛
吃肉多導(dǎo)致積食的孩子,只要感冒,立刻會引起咽喉部的感染,各種扁桃體腫痛。 這是中焦阻滯,肺胃不降,郁熱在上焦的緣故。
10、飯后肚子脹痛、腹瀉
積食的孩子,吃飯后會肚子脹滿、不消化,然后會喊肚子痛,而這種腹痛瀉后會輕松些,然后過一會兒,再痛,再瀉,如此反復(fù)。
媽媽必須學(xué)會的妙招
按捏療法
媽媽們可用按捏的手法為寶寶解決積食,捏脊是兒科常見的治療方法,因為捏的部位為脊椎,也被稱為“捏脊”,可以治療多種常見疾病,包括小孩厭食、腹痛、嘔吐、便秘以及小孩脾氣急躁、睡不踏實、愛哭鬧等。
1、捏脊:
讓寶寶面孔朝下平臥,家長用兩只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兩側(cè),隨捏隨按,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2、揉中脘:
胸中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是中脘穴位。家長用手掌根旋轉(zhuǎn)按揉,每日兩次。
3、摩涌泉:
足底心即是涌泉穴。家長以拇指壓按涌泉穴,旋轉(zhuǎn)按摩30-50下,每日兩次。
運動療法
飯后半小時休息之后,可進行適當(dāng)?shù)纳⒉交顒?,促進腸胃的消化和蠕動,對寶寶避免積食有幫助,又能在活動中促進親子感情。
1、室外運動。平日里可選擇陽光明媚的天氣外出活動,明媚的陽光讓寶寶溫暖玩耍的同時還能促進身體鈣的吸收,又能避免積食,一舉兩得。公園、操場都是帶著寶寶外出玩耍的好地方。
2、飯后散步。吃飽了千萬別讓寶寶在床上躺著,家長帶著寶寶一起外出散步可幫助寶寶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