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胃炎臨床表現多為腹瀉,惡心,腹痛和嘔吐等,往往是由于不衛(wèi)生的食品或冷熱對腸胃的刺激等,導致急性腸胃炎的發(fā)生。此外,變質食品里的寄生蟲和不清潔的水也可能引起腸道感染。在此為大家介紹一些飲食調養(yǎng)的常識。
1.限制飲食 ,靜脈補液或口服補液
急性期病情較重,排便次數多,常伴嘔吐,嚴重者會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此時應禁食,使胃腸道徹底休息,依靠靜脈輸液以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病情較輕的患者,可飲糖鹽水,補充水和鹽,糾正水鹽代謝紊亂。
2.流質飲食
稀飯或粥,應大量喝水,以避免腹瀉造成脫水。過度頻繁的嘔吐和排便,會減少身體組織的水分和電解質。因此,增加液體攝入量是必須的,以彌補損失。液體中含有大量的糖和電解質(鉀,鈉),還可以幫助減少腹瀉。
3.少渣半流食
流質飲食順利過渡后,可改為低脂少渣半流飲食,仍應少量多餐,可每天5~7餐,開始時食物用量每餐不超過300毫升為宜,以后逐漸加量。最好不用高脂肪、高糖及強烈刺激性的食品。禁食生冷食物??蛇x的食物有:雞肉末、魚肉、瘦豬肉末、蝦仁、雞蛋、脫脂奶、豆腐、胡蘿卜、土豆、冬瓜、西葫蘆、菜花、粥、龍須面、小面片、發(fā)糕、饅頭等。
4.忌油膩飲食
避免油膩和柑橘類食物,因為它們可能會加重病情。嘔吐后,不要立即喝水或飲料,等待至少半個小時候,才頻繁的小口攝入少量液體。
在急性腸胃炎癥狀消失后,患者才可以在飲食中加固體食物。胃腸炎的癥狀一般在2天內消退。不建議在患病期間吃大餐,因為胃還不能夠適當的消化固體食物。重要的是每天頻繁的吃小餐。在經過10-15天后,患者可以吃煮熟的蔬菜,水果和少量低脂肪飲食。